乡政府“空城计”疑云,民警夜访揭秘,基层治理信任裂缝待修复,晨曦破晓时分大门紧闭背后

永州 更新于:2025-08-24 02:34
  • 寞爱寂
    乡政府“空城计”+民警夜访,基层治理的信任裂缝谁来补?

    “早上8点大门紧闭,快9点不见人影”,湖南永州一乡政府的“集体空岗”,比电视剧还魔幻!更炸裂的是,爆料者竟招来4名民警夜访——这场基层治理“连续剧”,每一帧都在撕裂百姓对“为民服务”的信任!

    据湖北经视《直播微视评》曝光:湖南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便民中心,上班时间空无一人;视频发酵后,4民警连夜造访爆料者。官方通报“干部迟到缺岗”“民警平和沟通”,但该乡2023年就因“值班脱岗打牌”被黄牌警示——伤疤没好就“复发”,“集体摆烂”背后,是基层治理的“软骨病”!

    一、“铁饭碗”成“摆烂护身符”,服务初心去哪了?

    30人集体“隐身”,本质是“铁饭碗思维”作祟:工资照拿、编制照保,“躺平”比“干事”轻松。“人民公仆”公仆意识缺位,把“为民服务”异化成“为己舒服”,老百姓跑断腿,干部躲清闲,服务宗旨成空壳。

    二、“整改通报”变“循环剧本”,作风建设成纸面功夫?

    2023年刚因脱岗被黄牌,2025年故态复萌,“举一反三”成“反复犯同一错”。通报里的“严肃处理”“全面督查”,像应付考核的“八股文”:批评走形式,制度成稻草人,问责挠不痒处。基层治理若陷“通报—整改—再犯”循环,“为民办实事”就是画大饼。

    三、“民警夜访”背后,是“堵嘴式治理”在发酵?

    4民警夜访爆料者,美其名曰“沟通”,但时机敏感、阵仗夸张,难免让人心生“威慑”联想。“反映问题”要胆战心惊,“舆论监督”遇“柔性施压”,基层治理就偏离“听民意、解民忧”正轨——该堵的是“作风漏洞”,不是百姓“说话的嘴”。

    这场“空城计”,戳破的是基层治理信任危机:百姓要的不是“通报决心”,是“办事真心”;不是“整改表态”,是“日常作为”。

    整治基层作风,得下“制度重构、权责绑定、群众参与”的“长效方”:让“躺平者”丢饭碗,让“干事者”有奔头,让百姓从“求办事”变“监督事”——挖掉“官本位”病根,“人民公仆”口碑才立得稳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